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標題是曾讀到的一句“名言”,在其前面還有一句,“我們是吃飯長大的”。誠然,“民以食為天”。說“我們是讀書長大的”,是就人的精神和心靈而言?!叭藶槿f物之靈”。人之為人,關(guān)鍵在于人有思想,有精神世界。讀書,也叫學文化;“文能化人”,能使人從內(nèi)心到氣質(zhì)發(fā)生變化,故也稱有知識的人為“文化人”。如果一個人不讀書,沒有書籍對精神世界的撫慰和滋養(yǎng),即使肌體健全,也會因精神匱乏、愚昧無知,而如行尸走肉,或精神上的侏儒。
“我們是讀書長大的”。人在成長過程中,只有用書籍來武裝頭腦,精神世界才會豐盈和高尚;人生之路只有用書籍來陪伴,才會充實和精彩。因為,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結(jié)晶,是人類知識的源泉,是前人社會經(jīng)驗的總結(jié)。圣哲前賢曾留下許多讀書的嘉言: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”“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”“人離開了書,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”。宋代黃唏說得決絕:“生而不知學,與不生同。”書之于人,如同食物于人,須臾不可缺少。書籍和食物正如精神與物質(zhì),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兩翼,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讀書,能使人視野開闊、知識豐富,心靈純凈,精神世界充實。反之,不讀書,則目光短淺,知識貧乏,心靈空虛,精神萎靡。用黃庭堅的話說,“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之,則俗塵生其間,照鏡覺面目可憎,對人亦語言無味也。”一個人若無書本知識的“澆灌”,會變得俗不可耐,不僅說話味同嚼蠟,甚至連面容亦令人生畏。對此,或許有人不以為然,“我還有手機閱讀呢!”不過,且不說手機閱讀代替不了紙質(zhì)閱讀,手機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,對人的負面影響亦顯而易見。許多人每天手不離機、機不離手,沉溺于海量而膚淺的網(wǎng)絡(luò)信息,而與讀書漸行漸遠。
時下,一些熟人或朋友見面聊天,話題往往大同小異,信息來源也大都來自網(wǎng)上,溝通交流如“矮子看戲,隨人說短長”,近乎眾口一詞,趨于“模式化”。有的黨員干部因懶于讀書,只看手機,缺乏知識儲備,向黨組織交的讀書筆記,是從網(wǎng)上抄襲來的。曾見過一幅對比圖,畫面上是一人躺在床上吸鴉片,一人躺在床上看手機。百年前后,姿勢驚人的相似:癡迷手機等于吸食鴉片,會讓人身心頹廢,精神萎靡。如此圖景,發(fā)人深??!
筆者并非一概反對看手機,只是應適可而止,勿忘讀書??旃?jié)奏、碎片化的淺閱讀,只會浮于表面,無法沉入書中的意境和內(nèi)涵。只有讀書,才能引發(fā)感悟和思考,深刻理解其深意,充實和豐富自己。還應當看到,微信群的每一條信息,都隱含著某種立場。如果黨員干部缺乏真知灼見,沒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,在洶涌而來的信息大潮面前,隨聲附和,隨波逐流,難免為其左右而不自知。所以,要提高辨別能力,學會識別真?zhèn)魏褪欠?,還得認真讀書。尤其應讀點經(jīng)典,打牢理論根底,掌握馬克思主義的“望遠鏡”和“顯微鏡”,確立思想上的“定盤星”,堅定理想信念“主心骨”。唯此,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面前,保持足夠的定力,堅定立場,不為其所惑。
“我們是讀書長大的”,讀書與吃飯一樣,應是習以為常之事。讀書能使人明辨是非,“居近識遠,處今知古”,正確把握人生方向,走好人生每一步。讀書是為了照亮人生的行程,少走彎路。西漢經(jīng)學家劉向曾深情地鼓勵人們要熱愛讀書:“少而好學,如日出之陽;壯而好學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學,如炳燭之明。”我們應學會控制手機,讓讀書成為習慣,并伴隨人生的始終,活到老、學到老,生命不息,讀書不止,努力活出光彩的人生。(林義成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