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“尚賢者,政之本也”,語出《墨子·尚賢》,意思是說,尊重推崇賢才,任用品行高尚、能力突出的人,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。
尚賢政治傳統(tǒng)歷史悠久。墨子認為,為政者要打破講究血統(tǒng)關系的宗法觀念,從各個階層中選拔具有真才實學之人,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。他肯定賢良之士是“國家之珍,社稷之佑”,認為“有能則舉之,無能則下之”,通過有效監(jiān)察和合理評判,對官員賞罰分明。《尚書·堯典》記載,帝堯提拔虞舜,“明明揚于側(cè)陋”,起用地位低微之人。《禮記·禮運》記載孔子論“大同”之世,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”。
“得賢者昌,失賢者亡”,人才往往是決定事業(yè)成敗的關鍵因素??鬃犹岢觥盀檎谌恕?,治理國家關鍵在于賢才:有賢才推行仁政,則政治清明,社會安定;沒有賢才推行仁政,則政治昏暗,社會混亂。西漢賈誼用登山和下淵來比喻得賢與失賢的不同政治結(jié)果:“君子得賢而舉之,得賢而與之,譬其若登山乎!得不肖而舉之,得不肖而與之,譬其若下淵乎! ”能夠尊賢用賢的事業(yè),如同登臨高山,蒸蒸日上;不能尊賢用賢的事業(yè),如同墮入深淵,每況愈下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使秦走上強國之路,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成就蜀漢大業(yè),唐太宗依靠“房謀杜斷”、倚重敢于面折廷諍的魏征而開創(chuàng)“貞觀之治”……這些事例雄辯地說明了人才與國家興亡、事業(yè)成敗之間的關系。
“為政之要,惟在得人”。對于為政者來說,招賢納士至關重要。首先要愛才。周公曾告誡兒子伯禽說:“我乃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地位不可謂不重。然而,我一沐三捉發(fā)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有失于天下之賢人。”其思賢若渴、尊賢重賢的心情可見一斑。曹操《短歌行》中“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”一句,是他對周公的致敬,更是對人才的表白。其次要善于辨才。中國歷來強調(diào)德才兼?zhèn)洹D犹岢鋈齻€具體標準:“厚乎德行,辯乎言談,博乎道術”,即德行高、口才好、學識廣博的人才可稱為賢者。還要善于選才。諸葛亮提出“七觀法”: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,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,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,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,臨之以利而觀其廉,等等??傊獙θ瞬胚M行全面的考察了解。更要善于用才。北宋司馬光認為,“凡用人之道,采之欲博,辨之欲精,使之欲適,任之欲專?!碧岢鲆萌酥L處,不求全責備,讓人各得其所、發(fā)揮特長;特別是對看準了的人一定要大膽使用。
千秋基業(yè),人才為先。當前,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,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。古人的尚賢重賢的思想,對于當前我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(zhàn)略同樣具有重要意義,對今天推進國家治理現(xiàn)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。(朱廣志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