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李宏塔,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 (制圖:王嬋)
祖父是李大釗,父親李葆華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……出生在這樣一個紅色家庭的李宏塔,始終艱苦樸素、清正廉潔、以嚴治家,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?shù)牡浞??!皥猿肿谥紴槿嗣?。”這是李宏塔自撰的一副對聯(lián),他常以此自勉,并教育子女。這句話,也成了他獲得“七一勛章”時的頒授詞。
代代相傳的是艱苦樸素的優(yōu)良家風?!包S卷青燈,茹苦食淡,冬一絮衣,夏一布衫”,是李大釗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,他的收入大多用于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和資助青年學生。李葆華家中也十分簡樸:房子是20世紀70年代的建筑,老舊的三合板家具、人造革蒙皮的椅子,沙發(fā)已塌陷……有關部門要為他調房,他說:“我住慣了,年紀也大了,不用調了?!崩詈晁斶^軍人、做過工人,而后又在共青團、民政、政協(xié)等部門工作。他從不搞特殊化,除了極少數(shù)趕時間的重要公務外,他從不坐專車,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,一家子曾“蝸居”在一套冬冷夏熱的兩居室里,一住就是16年。他說:“李家的良好家風,讓我們能夠心平氣靜地固守清貧,我們是心甘情愿的,沒有任何裝潢門面?!?/p>
代代相傳的是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?!拌F肩擔道義,妙手著文章”是李大釗一生奮斗的真實寫照。李宏塔也始終牢記黨的宗旨,始終把人民裝在心里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入黨初心。在安徽省民政廳任職的20年間,他把低保戶、孤寡老人、孤殘兒童視為自己的親人,一半時間都在進村入戶做調研,騎壞了4輛自行車,穿壞了5件雨衣、7雙膠底鞋。“我們多一點辛苦,群眾就會減少幾分痛苦。”這是李宏塔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他每次下鄉(xiāng),都不打招呼,走進村、敲開門,直接和群眾坐在一起,傾聽民情、了解民意。擔任安徽省政協(xié)副主席后,李宏塔長期分管機關扶貧工作,他帶隊調研,不僅行程滿、節(jié)奏快,而且喜歡“尋丑”“揭短”。無論在哪個崗位上,李宏塔始終牢記著要當好人民的勤務員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。
代代相傳的是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。在李宏塔的印象中,父親李葆華對子女很是嚴格。小時候,家中收到幾包葡萄干,李葆華讓家人把葡萄干退回,李宏塔吃掉的那一包折價一同退款。父親告訴他:“我們只有一個權力,那就是為人民服務,因為做了一點工作就收禮物,這不是共產黨人應該干的事。”革命家風的耳濡目染,讓廉潔意識在李宏塔的心里扎了根。多年工作、生活表明,對自己嚴,對百姓熱——這就是李宏塔,為人樸實、做官干凈,對黨的事業(yè)忠誠,對人民感情至深。
從李大釗為革命英勇獻身,到李葆華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,再到李宏塔嚴于律己、服務群眾的奉獻精神,這就是血脈傳承的力量。廣大黨員干部應始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發(fā)揚革命傳統(tǒng),賡續(xù)紅色基因,涵養(yǎng)良好家風,勤勤勉勉工作,奮力書寫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壯美篇章。(記者 代江兵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